betway必威医疗服务行业是医疗健康产业中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部分,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直观体现。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庞大,同时面临快速老龄化的挑战,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历届政府都将满足人民医疗服务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国家层面资源投入及要素供给持续增加,但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使得医疗服务行业依然呈现出需求端与供给端不匹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患者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如何通过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解决医疗服务发展的不均衡,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改革重点方向之一。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开始逐年下降,但由于基数庞大,总人口数仍在继续上升。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医疗服务需求一直处在快速上升阶段。
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是行业的核心细分领域,其发展水平对居民享受均等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有着深远影响。医学检验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效率,病理诊断决定医院临床诊疗能级。国内医学检验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但病理诊断行业的发展进步较慢。
医学检验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相应仪器、设备和试剂获取患者全方位信息,可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等过程,是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的基础。医学检验实验室主要使用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简称为IVD)技术和产品,体外诊断是指从人体中收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使用体外检测试剂、仪器和系统对样本进行处理与检测,以对疾病或健康状态做出诊断,达到治愈、缓解疾病进程或预防疾病及其后遗症发生的目的。随着近年来技术飞速发展,体外诊断提供的全方位(生化信息、免疫信息、基因信息)、多层次(定性、半定量、定量)的医学检验信息不仅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更整合到整个医疗服务产业链各个环节。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共经历产品引进阶段、自主生产阶段以及快速成长阶段,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行业周期中的快速成长期。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上游设备试剂行业中,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希森美康5家公司仍然保持强势,市占率约为55%。从类别来看,仍然以免疫、生化和血液检测三大类为主,分子诊断的份额较低。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生化和免疫诊断市场,随着国产替代的政策引导,国产替代如火如荼,抢先布局的国内生产性优质企业借助政策和成本的优势迎来发展良机。
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行业作为体外诊断产品流通的延伸产业,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企业竞争加剧,由原来的几家检测服务企业,发展到众多连锁品牌全国开花,综合服务品牌与专科特色服务品牌竞相出现。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呈现多样化,由最初的集约外送,发展到与医院合作共建专业平台,再到建设属地化的区域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与客户的结合越来越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精准、普惠。
伴随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概念得到全民普及,全国医疗机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新冠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技术平台的建设取得爆发式增长,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成为属地化的区域中心的重要服务职能,各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病理诊断是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的诊断方法,通过取出疑似病灶部位的活体组织或脱落细胞制成切片,直接或经过试剂处理后,由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组织结构、颜色反应等情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作出的诊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病理诊断是目前诊断准确性最高的一种诊断方式,病理诊断往往被作为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最终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如此,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病理检查从传统病理技术(组织病理、细胞病理)走向免疫组化病理和分子病理。传统的组织病理建立在组织、细胞的水平上,可以通过病理医师的显微镜诊断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炎症性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等);免疫组化病理建立在蛋白质水平上,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原发部位、病理分型、残留边缘癌细胞等,除了诊断作用以外还具有指导预后的作用;分子病理建立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可以确定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用于后续靶向药物的指导以实现精准医疗。近年来精准医疗特别是肿瘤靶向用药的兴起,加速了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诊断的发展。
病理诊断行业包括上游设备及试剂生产,以及下游医疗机构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等医疗机构。上游设备和试剂主要由罗氏诊断、徕卡、DAKO三家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率较低。由于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人员成本占下游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中的比例高于其他医疗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病理科的高人员成本无法转换为高收入,投入意愿不强。但病理诊断对于确诊又要负很大责任,这使得我国病理科医生长期处于“收入低,责任大”的境地,人员严重不足。根据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标准,病理医师按每100张病床1–2人配备。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总计910万张,病理科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约2万人,以百张病床配备一名病理医生的标准计算,需病理医生约9.1万名,病理医生缺口在7.1万名左右。
在政策、需求、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第三方病理诊断诊断行业迎来发展良机。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是可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政策,国家大力支持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的发展。一方面是病理科建设明显不足,纵观国内的病理分布,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域医疗机构,病理学科能力远滞后于临床学科,并且和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差距巨大,同时因病源分布差异,基层医疗机构的病理亚专科更难发展,而上级医疗机构的病理亚专科服务能力又有盈余;另一方面又面临市场的快速扩张。面对着巨大的机会与挑战,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先进病理诊断技术与设备快速推广,配套整体病理诊断服务系统建设,以及全方位的售后和技术支持。同时,依照我国分级诊疗建设规划,特别是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病理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鼓励病理诊断中心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并表示设置病理诊断中心等医疗机构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变革对病理诊断行业的影响。病理医生缺乏在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数字化病理切片的普及质量提升,在线病理诊断与会诊得到推广并逐渐体系化,加上医师多点执业的放开,“病理专家网+在线病理阅片”成为第三方病理诊断行业的有效扩张方式,丰富了远程医疗服务内涵,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打通的优质医疗资源输送通道。在跨界融合创新方面,病理诊断与人工智能、5G、产业互联网、边缘云计算的结合催生出“病理+AI”新工具,该工具有望为病理医生提供更智能便捷的辅助诊断工具。国内暂无国标或地标的“病理切片数据库”“病理切片训练集”用于AI深度学习,但随着“病理+AI”面临数字化病理切片的标准统一化、病理切片伦理权属的规范化、边缘云计算的普及化,“病理+AI”有望释放病理医师的诊断精力,催生新的数字化病理诊断产品,推动病理诊断行业的发展。
报告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且发展平稳,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常态化,医疗秩序更加严谨并呈现新常态。国家“健康中国”建设任务取得更多进展,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制改革更加深入,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临床检验服务与医疗用品器械批发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也面临一定挑战。
1、政策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防融合成重要目标,医学检验诊断需求大大提升。21世纪的医学科学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转移,4P医学的理念与框架(即个体化医学、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及公众参与式医学)体现在国家卫生健康领域的大政方针的制定逻辑上,并渐渐深入医疗从业者和居民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提出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4P医学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倡导“预防重于治疗”,旨在通过预防性健康检测和预防性营养和药物的干预,达到防病于未然的效果。加上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重预防、治未病、精准医疗等观念深入人心,未来医学检验诊断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2、“千县工程”亟待落实,医疗资源供给侧需求加大,县域增量市场空间广阔。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1年10月27日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指出“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县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提出“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组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推动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
医改过程中医疗服务供给侧两极化问题尤为突出,县域居民需要更多的医技与临床服务的供给,短期来看,整合式的医技区域中心有望快速提升县域的医技服务水平,并助力临床服务能级的提升。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4000多个。因此,县域医技区域中心的需求巨大,基层市场将成为ICL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深入县域建设更多的连锁实验室有望成为ICL的重要业绩增长点。
3、DIP与DRGs改革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国家医疗改革稳重求进, DIP(Big Data 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按病种分值付费)与DRGs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作为政策“组合拳”相继推出并逐步落实中:《“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先在区域医疗中心推行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收付费方式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 组付费国家试点,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探索按床日 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医保付费方式的深度改革将推动就医诊疗路径的标准化,而付费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将对三医联动改革产生综合影响,也势必对IVD流通与ICL行业来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来看,医院检验科更加需要ICL。公立医院为了保持收入,就需要更多的DRG数量、更高的CMI (Case-Mix Index,病例组合数,是DRGs分组数据其中一个指标),更高的时间效率、更低的费用,而这些都需要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普惠的医学检验诊断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就需要配置更多的平台,使其能够诊断更多的疾病,同时还要有高技术平台,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以提高CMI。在目前医保支付紧张的情况下,基层医院的检验科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到满足医院发展的状态,跟ICL的合作是一中相对便捷的方式。
4、政策逐步支持LDT模式合法化,ICL企业高值项目增多,并将逐步成为IVD产品孵化的重要节点。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第八条明确了“将医疗器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医疗002173)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广和使用”,特别是第五十三条明确提出“对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自行研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内使用”。
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临床试验室自建项目)模式的逐步合法化,推动更多前沿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将催生一大批IVD产品。因此ICL企业面临诸多机会,一方面高值的服务项目将增多,随着临床检测上量将带来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IVD上游厂商将于有能力有营销网络的ICL综合服务商深度合作,如委托开展更多的临床CRO、产品注册、获批产品的初期技术推广等等。有能力的ICL综合服务商将有机会获取更好的产品供应与更优的价格,能够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前沿的医学检验服务,取得更多的发展先发优势。
5、“带量采购”的实施范围扩大推动公立医院检验科的结构优化改革,医疗器械流通企业更多向检验服务转型,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加大。带量采购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完成医疗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或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针对同一通用名或唯一标识统计产品总量后开展集中采购,在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让企业针对具体的产品数量报价。主要措施包括:(1)按照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相关产品总用量的60%-80%估算采购总量,按量报价形成集中采购价格;(2)公立医疗机构确保完成中选产品合同用量;(3)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根据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进度来合理预计,“带量采购”在体外诊断产品领域的全面推行还需一定的时间,但这一改革趋势将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科提前优化科室配置和采购项目调整的布局,IVD流通企业的传统销售模式面临巨大挑战,ICL服务企业的目标市场空间将随之释放。IVD流通企业亟待调整商业模式,由单存的产品销售商升级为集中采购服务提供商、物流平台、医检服务提供商等新角色。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科面临价格调整,管理压力加大,医疗服务项目与ICL合作的意愿将提升,对ICL服务企业来说是发展机遇也是挑战。
6、国家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增加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投入,鼓励实验室网络建设,将释放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十四五规划提出“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国家加大对公卫体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视度及财政投入,在日常公卫项目及在突发公卫事件中都将释放更多业务机会。2021年度的疫情联防联控中,第三方医检行业成为公立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在大规模紧急筛查中机动性极高,成为公卫应急体系的重要储备力量。
公司是一家为检验诊断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位居行业前列。公司面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国内外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支持,以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差异化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该体系以独立医学实验室为区域中心,通过优化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资源配置,整合式输出区域中心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医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病理诊断资源协同共享。
为顺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公司通过建设独立医学实验室,提供专业化的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使得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的检验诊断项目更为全面,设备与技术更新更为及时,检验结果质量更有保证,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目前,公司已在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重庆、云南等省市建设了独立医学实验室,构建了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实验室网络。各实验室作为区域中心,同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协助统一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服务项目、检验报告指标等等。现已成为在国内检验诊断领域占有一定地位、拥有丰富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运营经验的专业医疗服务机构。
公司的连锁实验室在职能设置、资源配置、项目设置方面自成体系,因地制宜、内涵丰富、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区域中心职能设置主打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公卫中心、精准医疗中心、交流培训中心五大职能。各中心实验室配备专业检验、病理人才,以及医学实验室管理质控专家队伍,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二代测序仪、流式细胞仪、生化免疫流水线和血球仪流水线以及全自动染色机、免疫组化仪和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等先进设备,能提供千余种检验项目服务。同时,公司还依据客户需求,为中小医疗机构与各类专科医院提供检验科设计、运营、管理全套服务,实现血常规、尿常规和血凝等常规项目本地化检测,保证了常规检验项目的时效性。根据临床检验和医学病理学科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检验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不同,公司医学诊断业务可分为如下7类:病理诊断、分子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测、临床基础检验(临床体液与血液检测)和理化检验。
公司专注于检验诊断领域多年,除直接提供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外,还通过代理销售国际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为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机构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和专业技术支持。销售产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相关配件和耗材。在病理诊断领域,公司与徕卡、DAKO等知名病理品牌长期合作,结合国内领先的病理管理系统,可为各级医疗机构病理科建设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在生化、免疫和临检领域,公司长期代理的罗氏、希森美康等品牌也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推广先进医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以满足各级医疗机构技术革新的需求。
为适应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差异化显著的特征,公司尝试将产品销售与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相整合,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一家能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摸索出一套内涵丰富结构合理整合型区域中心服务体系。
公司医学诊断服务与体外诊断产品销售在商业模式上具有整体性且相互协同,提供医学诊断服务的区域中心实验室是产品销售业务的管理中心、学术推广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产品销售业务形成的专家网络和知名度能够帮助挖掘医学诊断服务的客户的需求并巩固客户关系,两项业务协同效应显著。
公司“产品代理+第三方服务”的商业模式,适应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差异化较强的特征,符合分级诊疗和区域医联体建设发展方向,可以持续挖掘客户需求,提供整合式医学实验室解决方案。
多层次的客户资源可以形成强大的供应链联盟,为公司创造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可更具有目的性地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从而为客户引入更先进的检验诊断技术与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供应链中心,根据连锁运营要求形成集中采购模式,统一品牌、采购渠道与库存管控,通过标准成本模型的建立分析影响成本波动的因素,实现对实验室检验业务的优化管理,并逐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基于“产品+第三方服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顺应国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检验结果互认的发展方向,公司早期从检验服务集约化创新出一种以“区域检验中心”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模式,后经过多年发展升级为“区域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并进一步迭代为涵盖检验、病理、公共卫生、交流培训、精准医疗在内出一整套整合式的区域中心服务体系。
上述服务体系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优势,不断推动区域化中心服务的迭代与更新,通过向目标地区引进公司服务理念,为客户建设出拥有国际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辅以精准医学中心、公卫检测中心和交流培训中心服务内核,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能力,助力区域内医疗机构系统性提升在重点学科发展、精准医疗水平、科研能力、公共卫生响应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深化区域医疗改革服务机制,助力医疗机构实现医防融合,促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区域医联体建设、“千县工程”、精准医疗、公共卫生防疫等政策的推进,公司的独特服务体系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并不断迭代,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通过规模化集约化降低检验成本,但受限于服务半径。通过建设区域中心,能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并满足广大群众健康需求。早在2007年,兰卫医学与上海长宁区卫生局试点合作社区服务中心实验室,通过提供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服务,在上海长宁区率先实现了检验服务区域化,优化了长宁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少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2020年6月,公司成为上海市长宁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单位,将区域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到科学研究。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联体建设的推进以及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的推广,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将成为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公司在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管理上,公司通过多年实践,组建了一批包括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检验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型人员的团队。从实验室流程优化、装修与改造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检测项目设计、配套采购品目录设计、信息系统方案设计、技术人员配置方案、学科建设方案、质控与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为基础的运营管理体系,为区域内各合作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1.专业性技术服务:公司设有独立的医检技术专家室,负责临床医学检验相关的研发工作。中心人员专业涵盖生命科学、医学检验、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等专业,具有丰富的行业和管理背景。凭借公司对医学诊断标准化的持续投入以及核心技术团队的不断升级,公司已成为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提供者。依据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客户之特性,公司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专家团队,为客户定制开发符合其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服务、医学咨询服务、技术平台方案、新技术引进等;或利用自身技术平台,进行共享,共同发展医技水平。同时公司通过与各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客户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并协助进行特色专科建设,提供最新的行业与技术动态、实用的专业知识。2.综合性运营服务:公司已经具备丰富的区域中心运营管理经验,在为区域内客户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医学检验诊断平台基础上,完善了一整套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并通过高效的运营管理输出,标准化地实施各项服务,其中包括区域检验诊断信息化服务、专业的标本物流服务、区域实验室供应链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医技人才储备、培养与共享服务、科研平台建设与共享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公司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提供的服务,不但可适用于区域化医技中心的运营上,同时也适用于单家客户的共建合作。
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黄金标准”,对专业人才特别是有资格有经验的病理医生依赖度较高,是公司针对利基市场的长期发展重点专业学科和优势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公司的病理诊断业务已建立起三个平台:
1、专业的病理技术平台:公司积极与国际品牌病理产品生产厂家进行战略合作,对病理检测技术平台进行统一化专业化建设,并设有多个比对型病理检测平台;引入国际的质控体系(如Nordic QC);结合ISO15189与GAP标准,对公司病理检测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建制。
2、共享型病理医生资源平台:公司自身拥有一支学术知识全面、技术力量深厚的病理诊断专家团队,在诊断工作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经过多年的项目合作与交流,与区域内多位病理医生与病理技师(均有多年大型三甲医院诊断工作经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整合实体、渠道、合作医疗机构等各方病理医生资源,以此设立了共享型的病理医生资源库。并采用专业化的病理实验室信息系统与远程数字病理系统,构建了覆盖重点区域的远程病理诊断协作网络与病理会诊平台。
3、病理全系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公司一方面与国际知名病理品牌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挖掘高质量的国内品牌,同时投入病理产品全系的研发。目前公司子公司武汉珈源研制了系列病理诊断用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现有一抗试剂、辅助试剂、分子病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试剂等产品,覆盖主要肿瘤及其他多种标志物,并可提供病理诊断相关耗材。通过上述积累,公司构建了病理全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1、标准化的质量管理:鉴于医疗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相关国家规范也日趋标准与明确。公司创立初始即将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并视为企业生命。公司围绕“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办事高效”的质量方针,从样本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和持续改进四个工作角度入手,导入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其中兰卫医学、武汉兰卫、长沙兰卫均已获取了ISO15189认可资质。公司各医学实验室在集团统一质量管理之下,均以此认可准则为标准,严格执行,定期审查。同时公司在病理诊断学科方面,依托ISO15189认可准则,建立严格的病理诊断质量管理体系,使公司的病理诊断业务更具有优势。
2、全面化的技术平台:公司拥有完善而全面的医检技术平台,适用于不同客户群体之需求。在普检领域,公司拥有血液体液、生化发光、免疫检测、微生物检测、病理检测、分子检测等平台,引入电化学发光技术、PCR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质谱技术等,部分平台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同时,公司为合作共建的客户提供血液体液、POCT等平台,在统一质量管理下,保证急诊报告的TAT。在特检领域,公司主要技术平台包含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平台、测序平台、FISH平台、流式平台、生物芯片平台、质谱平台等,并以分子生物与分子病理技术为核心,拓展了肿瘤、遗传代谢、血液病等领域的检测项目。普检与特检的相互补充,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医疗机构的检验需求,为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与诊疗依据。
作为医学诊断服务提供方,公司一方面对现有平台进行不断优化与投入,以技术升级驱动质量、效率、成本控制三者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公司注重各种高端检测技术的整合,不断挖掘满足临床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公司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整合,引入国际前沿的新产品进行技术或项目的临床转化,扩大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增加销售自由度。
3、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医疗服务是一个专业度和严谨度极高的行业,公司的信息管理对于信息物理环境、网络、数据等基础设施遵循《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国家标准进行构建及运维。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方面,公司采用适用于区域化集约化模式下的检验诊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与病理诊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IS)。在内部运营方面,公司将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供应链集中管理系统、协同管理系统、企业知识库、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高度整合,初步实现了整合式信息协同。
公司凭借多年的区域中心运营经验,对于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投入,在原版本上进行开发适用于区域中心运营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云”技术,将数据资源实时共享给公司服务的各类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元架构,应用于区域内实验室的日常运营管理,实现集申请、采样、核收、检验、质控、审核、发布、查询、计费、耗材控制等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实验室LIS、WEBLIS、体检系统、自助打印系统、区域平台检验服务系统、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等。
4、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公司凭借在医学诊断领域的积累和对医学检验标本物流特殊需求的深入了解,依据ISO15189,制定完整的标本物流控制流程,所有收集的标本均采用专用箱、专车运输、GPS定位跟踪、RFID无线通信技术、全程温度跟踪系统,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安全及时的物流服务。2017年3月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公布第六批《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标试点企业名单公布中,公司成功入选第六批试点企业。
5、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在政策与技术驱动下国产优质品牌开始快速崛起,公司商业模式切入市场后带来的业务规模化,使得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整合明显提速。公司采用战略合作、重新议价、渠道并购整合、区域代理、规模采购等手段,提升上游议价能力。对于内部环境而言,公司搭建供应商与采购品资源库;规范公司实验室配置;统一品牌;建立集中采购模式;利用信息系统管控库存与物流配送,联动财务成本分析模块监控实验室检验成本与实验室设备使用率,以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该优势也体现在公司为下游医疗机构提供的配套服务上,成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加分环节。
6、前瞻性、顾问式的客户服务:公司一向重视自身客户服务能力建设,力争为客户提供前瞻性、顾问式的整体检验服务解决方案。客户服务团队由临床检验专家、硬件或应用工程师、临床推广团队和物流配送团队四类专业人员构成。公司通过线下临场和线上实时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售前咨询(实验室场地、仪器、项目、流程等规划设计)、售中监控(场地改造、仪器安装等)、售后跟踪(仪器保养和维修、软件升级、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项目应用解读、远程会诊、流程优化、临床推广等)的全链条服务。公司的客户服务能力也获得了代理品牌的认可,是罗氏、徕卡、希森美康的授权售后服务代理商。
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散,德尔塔、奥密克戎变种传播性加剧。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各地打响。面对疫情,公司闻令而动,在较短时间内集结检测人员奔赴战场。在广州、东莞、南京、张家界、武汉、丹阳、徐州、莆田、西安等地,均有兰卫战士及“兰盾号”方舱的身影。公司在报告期内全年累计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近3000万人份。同时公司新冠核酸检测也为各类重大会议、赛事保驾护航: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博览会、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武汉市两会、东莞市两会、东莞市文博会、东莞市院士峰会等。在生活方面:复工复产保障经济活动有序恢复、平安返乡确保旅途安全家人团聚、国内航运进出口严防境外输入,冷链物表检测防控全程护航餐桌食品安全。
时间就是生命,新冠肺炎疫情隐秘性强、检测工作不容耽搁,公司以极为高效的工作流程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各项应急事项:东莞公司仅用20天即抢建完成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单日处理能力可达60个标准货柜;广东疫情期间,公司24小时内完成人员召集排班,采样耗材和防疫物资准备,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抗疫战场;南京疫情伊始,在接到政府指示后,迅速调集了100多台PCR检测仪器,配套试剂300万人份用于驰援;西安爆发之初,公司即调度14台“兰盾号”方舱,300余名检测人员予以支援。在这些战役中,物流、前处理、技服、信息、核酸检测人员、后勤物资保障、储运等人员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确保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条。
公司在疫情期间勇于担当的精神、员工专业坚韧的职业素养,也获得了国务院联防联控办、各地政府、卫健委的肯定。
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是兰卫的生命”宗旨,长期致力于追求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为强化内部质量控制管理,公司从质量文化必威betway官网下载、质量安全、质量变革、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多维度推动质量提升,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国际标准体系下,各地实验室均实施三级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全流程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公司建立高素质物流团队,所有检测样本采用特制运输箱、专车专人运送,GPS定位跟踪、RFID无线通信技术、全程温度跟踪系统,严格控制分析前的转运条件,有效保证了分析前样本的质量和安全。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监控,实时监督。采用国际先进的质控软件,对各平台的室内质控实行实时监控模式,并将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纳入国际比对数据库,确保室内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参加卫生部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验证计划或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通过规范检验结果的审核,授权发布,报告解释,检验样品的储存等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工作,有效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报告期内,公司还进行了定期及不定期的巡检、督查以落实内部质量情况。在推动外部质量认可方面,通过外部机构的认可认证促进公司质量提升,完成包括母公司NGSP复审、CMA复审、罗氏等经销商审计、龙华医院评审等多个评审事项。与此同时,公司还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组织安排及考核的“2021全国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室间质量评价”项目,该项目主要评估各临床实验室及检测机构对肿瘤体细胞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对临床肿瘤患者的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在Illumina平台测序文件分析项目上,在该平台实验室平均仅为84%合格率情况下,公司以满分成绩通过此次能力验证,展现了公司优秀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和行业的领先水平。 公司参加的各项质评计划,是不断推进临床检验规范化,保证和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水平和检验质量,提高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报告期内,医学诊断服务收入总额947,219,293.77元,同比增长102.02%。公司目前在上海、南京、徐州、蚌埠、东莞、深圳、重庆、长沙、武汉、昆明等地拥有第三方独立检验实验室,另有广州、丹阳、常州等实验室在建,加快了全国范围内实验室的布局。公司在聚焦区域医疗服务建设方面,秉承区域公立医疗机构有效补充体的服务理念,设立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精准医疗中心、培训中心、公卫中心五大中心。
业务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围绕血液病,肿瘤特检,病理技术等重点项目,打造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断检测方案,已精准覆盖乳腺癌、消化疾病、糖尿病、遗传代谢病、精神疾病、生殖遗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搭建专家体系,建立以检验和病理为基础,精准检测、公卫支持、人才培训为技术服务的产品加服务体系。
在重点专科上,血液病围绕白血病和淋巴瘤搭建MICM检测平台,构建疾病分型、精准用药、疗效评估、预后监测等整体诊断方案,已与近20家医院开展合作。肿瘤学科围绕一代测序、二代测序、核酸质谱、数字PCR和三代测序平台等高端检测平台的开发,引进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学新技术,进行科研合作以及临床转化,大量产品进入科研应用。同时病理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数十场学术交流合作,形成专家联盟,赋能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及基层医院。消化学科已搭建早筛,诊断,疗效评估,监测等整体诊断系统,产品涉及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活动。引进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项检测技术,助力风湿免疫、慢性疼痛,呼吸感染等疾病的科研合作及临床转化。产品上引进希森美康OSNA项目,为乳腺癌精准诊断提供术中方案及科研服务。
在具有较强特色的病理专家会诊平台上,每个工作日由不同的亚专科病理专家坐诊,定期举办病理质量培训会、读片会、病理大讲堂,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会诊、远程诊断、冰冻诊断、病理医生带教、临床咨询和多学科会诊服务,为病理医生和技师提供定期进修计划。报告期内开展了12场病理讲堂,涉及内容包括PD-L1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纤维源性肿瘤、消化病理进展、肌源性肿瘤、乳腺少见疾病诊断和鉴别等。
报告期内,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收入总额819,201,241.82元,同比增长7.44%。公司专注于检验诊断领域多年,除直接提供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外,还通过代理销售国际知名品牌体外诊断产品,为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机构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和专业技术支持。销售产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及相关配件和耗材。在病理诊断领域,公司与徕卡、DAKO等知名病理品牌长期合作,结合国内领先的病理管理系统,可为各级医疗机构病理科建设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在生化、免疫和临检领域,公司长期代理的罗氏、希森美康等品牌也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推广先进医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以满足各级医疗机构技术革新的需求。
病理全系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公司一方面与国际知名病理品牌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挖掘高质量的国内品牌,同时投入病理产品全系的研发。目前公司子公司武汉珈源研制了系列病理诊断用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现有194个一抗试剂、9 个辅助试剂、1 个分子病理荧光原位杂交探针试剂,覆盖主要肿瘤及其他多种标志物,并可提供病理诊断相关耗材。通过上述积累,公司构建了病理全产品链一站式供应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升级冷链物流、精细化仓储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增强了客户体验感,体外诊断产品销售相较同期有所回暖。
公司注重知识产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报告期内,研发投入39,441,529.24元,同比增长80.91%。目前公司共形成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120余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发明专利权内,“用于肺癌的微RNA表达谱分析的组合物和方法”、“用于早期检测结直肠癌的基于血浆的微RNA生物标记及方法”、“用于肝细胞癌诊断的含微RNA生物标记的诊断试剂盒和方法”等发明,对肿瘤诊断和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导向和指导要求,积极探索LDT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力图在精准医疗和产品注册方面呈现更多亮点。在创新驱动的同时,也必将推动更多前沿检测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催生一大批体外诊断产品。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推进公司“五大区域中心”战略落地,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公司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OA、e-HR等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极大提高了流程管理标准化、协同办公自动化、业务数据智能化的水平。同时引入EAM资产管理系统、文档云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内外资产统筹管理,核心数据安全自动归档。
另外在新冠疫情环境下,公司自主研发新冠大筛查信息管理平台,从采样、物流、实验室、数据驾驶舱实现全流程信息自动化管理及监管,协助广州、东莞、武汉、南京、张家界、丹阳、西安、安阳等多地部署升级新冠筛查系统,目前新冠大筛查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承担数百万级人口城市的信息大筛查任务,助力政务医疗数字化转型。
在实验室方面,新版自主研发的R-LIMS区域实验室管理系统及Logistics-S样本物流管理系统优化了基层医疗服务中心检验流程、样本信息流程、质控管理流程,实现样本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及跟踪预警。LIMS中心实验室管理系统引入了驼峰数据中台、仪器设备智能管理平台、检验数据分析平台等智能协同模块,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率及试剂耗材利用率,优化了检测路径,提升了实验室大数据处理及整合能力。
持续优化的XT病理协同平台,实现区域病理中心开箱即用,数据信息及仪器设备标准接入等功能,与此同时病理协同平台已向XT病理可信云SAAS模式进行优化提升,最终将助力于区域病理中心数字信息产业化、标准化转型,形成分级诊疗信息标准化互通。
公司始终将公益活动作为社会责任担当的行动载体,注重社会价值的创造,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努力创造和谐公共关系。公司通过员工捐款、募捐、公司拨款等各种方式,开展特困救助、社会救助、爱心活动等。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为困难员工捐款帮困;向西藏、贵州等医疗欠发达地区捐赠仪器;多次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款,用于关爱自闭症儿童,使他们穿过孤独的障碍;在中西部地区,举办献出“衣”份爱,“高原冬日寒,暖心无限情”活动,为四川阿坝州地区捐赠衣物达1140公斤,此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在青少年成长方面,公司也积极响应,多次给特定地区儿童带去关怀与爱心,为孩子和学校购买“助学成才礼包”和“教学大礼包”,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公司还通过兰卫公益基金资助了云南绿春县6位学生,希望被资助的孩子能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经历善意的浇灌,茁壮成长。在一些偏远地区,公司提倡“以买代捐”,采购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助力产销对接。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多项殊荣,提升了品牌形象。上海公司获得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免疫科室荣获由上海总工会、上海市人社局表彰评定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武汉公司获评硚口区2021年度“瞪羚企业”。长沙公司获得“长沙市商务领域诚信之星”荣誉称号。东莞公司获得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证书、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证书。公司董事长曾伟雄先生被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授予抗击新冠疫情“突出贡献奖”荣誉、被中国农工中央委员会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公司也时刻关注社会就业情况及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前进路上重要驱动力的思想理念。在上海长宁,公司被评为“长宁区博士后科研工作基地”,为区域产业发展融合,鼓励和促进博士后研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也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其中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共建校企产学研基地、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报告期内,还获颁“广东省青年文明号”、“东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技术的创新与服务。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领域的重要企业。未来几年,公司将以现有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做好连锁化布局,通过实验室升级项目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从“区域检验中心”走向“检验+病理+公共卫生+科研+技术交流培训”五位一体的区域平台,成为所服务地区分级诊疗改革的重要助力。
未来三年,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公司将以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建设国际水平的研发和实验环境;继续培养和引进多学科、多层次的技术人才,构建国际水平的研发团队;在现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攻克技术障碍,推动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服务体系的丰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的完善、营销网络的拓展和品牌声誉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更为完整和多样化的检验诊断服务。
(1)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不断丰富公司创新资源,加强公司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联合实验室已日益成为紧密联系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合作技术开发的载体,为研究技术走向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联合实验室与公司科研中心将贯彻以病种为导向的研究方针,未来将成为提升公司增值服务能级、培育自身特检能力和技术团队、赋能精准医疗的策源地。
(2)顺应国家医改大势,丰富公司区域中心服务内涵,做好经营模式标准化,加快连锁布局。加强现有区域检验中心标准化建设,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必威betway官网下载,按分级诊疗要求完善区域内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以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重点发展区域病理中心,以病理信息系统和国际先进病理条线产品为突破口,实现区域内病理资源优化,协助病理医师梯队建设和病理技师技术体系标准化建设。
以检验中心和病理中心协助区域公共卫生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直接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信息化平台内部完成底层数据标准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建设文档库和数据库中台,同时开发外部LIS/PIS和科研实验数据接口。
(4)完善全国营销网络建设、拓展体外诊断产品平台商业务,丰富体外诊断产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
公司通过和外部领先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前沿医学资源及人才的导入,辅助项目实施。公司与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签署了战略联盟意向书,以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通过与大专院校建设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定向人才培养基地,积累人才储备;与国外著名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相互交流,学习培训中心及远程会诊平台的实施经验。公司在国内建立专家顾问团,以确保公司及时获得先进的信息、高新的技术,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2020年6月,公司成为上海市长宁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单位,为加快培养和吸引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基础。公司与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交流培养、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公司与政府部门、中心医院和设备供应商形成合作伙伴,与各类医院、公共卫生、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已经着手启动和完成的研发项目包括:遗传病基因检测、心血管疾病检测、传染性疾病检测、风湿免疫检测、代谢疾病检测等领域,为未来研发平台实施提前做好了铺垫。
2021年度,研发投入39,441,529.24元,同比增长80.91%,新增多项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软件著作权。
公司稳步有序地推广区域中心服务体系,展开独立医学实验室布局,深圳、广州、丹阳等地的实验室相继投入运营。
公司在原有营销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扩建总部和湖北、湖南子公司的物流分中心。一方面加强中高端市场的维护和开拓,扩大直销队伍;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发展和壮大具有稳定合作关系、具备优秀市场推广能力的经销商队伍,建立和完善覆盖基层医疗市场的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持续强化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加强样本物流网络建设,将技术支持服务能力向基层延伸;进一步优化库存管理和实验室运营系统,提升快速响应能力;继续完善技术支持服务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技术中心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架构,加强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和研发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有信息系统已经可以初步覆盖日常运作。该系统主要包括用于集团全局的OA系统、财务部门使用的财务系统、供应链部门使用的ERP供应链模块,检验实验室使用的LIS系统,以及病理实验室使用的PIS系统。OA使用的主要功能有:协同工作、表单应用、流程审批、知识社区、文档云及文化建设。财务系统已经成熟应用于总账,应收应付,成本核算、固定资产卡片、报表、供应链采购和库存管理等方面。
公司在本次成功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将集中精力重点做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以规范的运作、科学的管理、优良的经营业绩、持续的增长回报投资者。同时,公司将根据业务实际发展状况和资金需求,在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手段,保持公司健康合理的资本结构,为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为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确保公司长期、健康、快速发展。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发展计划的有效实施。
检验诊断行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只有尽快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技术中心,才能吸引更多的研发人才加入,进一步在更多的领域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和加强公司研发能力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公司采取了以自建医学检验实验室为中心,上游供应商体系与下游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模式,为医疗机构提供包括医学诊断、体外诊断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在内的整体服务。该模式创新性的整合了产品经销、独立医学实验室和区域检验诊断中心等业务,顺应了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分级诊疗的趋势。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医药分开等多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医药卫生市场的发展可能面临重大变化。由于公司的创新性经营模式覆盖了多个细分领域,局部地区的部分业务可能面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导致的市场规则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风险。
由于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行业处于技术快速革新阶段,对技术创新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在新检验项目研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研发技术路线被其他新技术取代、研发进程缓慢或研发失败的风险。
为保持公司持续竞争力,公司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检验项目,若公司未来不能很好解决研发中存在的风险,无法满足医疗机构对新检验诊断项目的需求,则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未来,随着国家疫情防控阶段性调整及新冠治疗药物的推出,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新冠检验虽会成为常规检验但将伴随着价格下调,因此公司新冠检验收入和毛利都可能减少,存在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目前部分药品和高值耗材已实施或试点“带量采购”,采购价格实现了大幅下降。根据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进度来合理预计,“一票制”、“带量采购”在体外诊断产品领域的全面推行还需一定的时间,对公司产品销售业务暂未造成过多的影响。未来,若体外诊断产品领域全面实施“一票制”和“带量采购”且采购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或带来毛利提升的利好,但体外诊断产品销售业务可能转型为流通领域的专业服务商,经营业绩存在下降的风险。
公司将通过完善“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使商业模式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公司一方面通过扩大营销网络、开拓体外诊断产品物流平台业务;一方面持续推广先进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准确、高效、便捷的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通过产品服务体系的丰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的完善、营销网络的拓展和品牌声誉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更为完整和多样化的检验诊断服务。
国家医疗改革稳重求进,DRGs(DiagnosisRelatedGroup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与DIP(BigData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按病种分值付费)作为组合式政策相继推出并逐步落实中。诊疗路径的标准化与付费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将对三医联动改革产生综合影响,也势必对IVD流通与ICL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公司需要从服务项目设置、连锁门店的布点等方面更审慎地优化区域中心的布局,既要考虑投资的稳健性与连续性,又要深入考虑市场的下沉,紧跟“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的推进,培育差异化优势。
公司体系内各独立医学实验室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向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并对出具的医学检验结果承担相应的医疗和法律责任。然而,公司如果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将对患者后续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并会引致诉讼纠纷,从而对公司的市场声誉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且公司需对此承担相关医疗和法律责任。
为确保有效控制诊断质量风险,公司需不断地丰富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持续提升。公司倡导“质量是兰卫的生命”的理念,按照ISO15189:2012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以《质量手册》为核心、以《程序文件》等为支撑的质控管理体系,并取得了相关实验室认可证书,达到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专业能力要求。
随着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机构,账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逐年较快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医疗机构等,信誉度较高,发生违约的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根据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如果公司未能继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仍将面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加大过程管控,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合理的信用期限,加强后续催收力度,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公司通过内涵增长和外延并购并举的发展模式加快了业务布局,子公司数量有所增加。未来,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和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资产规模、部门机构和人员将不断增加,对公司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质量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地提高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存在规模迅速扩张所导致的管理风险。
医学诊断行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随着公司连锁业务的拓展、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趋于复杂化,对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均提出了较大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公司保持创新力、发展力并持续获得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的重要保障,人才竞争也将成为业内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其二,近年来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与人民生活成本提高,对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提出较高的需求。虽然公司在前期已经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人才储备,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吸引足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且不能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继续进行机制创新,公司仍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风险。针对以上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的培训与人才交流机制,不断吸引高层次专家加盟,通过实施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医技及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力争上游的学习型组织;其次,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将不断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获得感。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